大江网/新余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朱 辉报道:汉元村是千年古村,不仅有“司马第”府第大屋、银汉古桥,还有红军烈士墓。村后山上的百年古樟树枝粗冠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村前的古樟树下一口古井,曾滋养了几代村民。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的汉元村如今在新农村建设的感召下,更是红、绿、古三色并存的好地方。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新余高新区水西镇汉元村采访,感受古村魅力。
汉元村党支部书记阮建告诉记者,汉元村的村名就有点说头,传说,汉源是天汉之水的源头,以前村里有99口泉塘。村庄山环水绕,寓意为四周山峰耸峙为阳、村中水泉润下为阴,阴阳和合,风水宝地。汉源先民们看重的就是这里优美良好的生存环境。如今的汉元村更是蓬勃发展起来了,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汉元村积极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谱写出党建引领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银汉古桥(朱 辉 供图)
突出党建“主心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村党支部抓住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了“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工作制度,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和“党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坚持召开感恩教育宣讲会,调动脱贫群众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更好开展。脱贫户人居收入由2015年的2200元提高至2021年的18676元,甚至有些脱贫户人均收入提高到了3.3万元。
红军烈士墓(朱 辉 供图)
打造村庄特色品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立足实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村党支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向上级申报了新农村建设提升点,主要解决了村庄脏、乱、差现象。近年来,经7个自然村的村民统一申请,上级给汉元村审批了2个新农村建设点。按照创建省级卫生村、名村、示范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村党支部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了秀美乡村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提升点的投入,使汉元村面貌焕然一新。汉元村道路硬化、树木绿化、路灯亮化等方面成效明显,原先“脏乱差”的生活状态逐渐远去,转而迎来的是一个卫生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新农村。
村民运动场(朱 辉 供图)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群众生活丰富多彩。该村党支部不忘初心,彰显为民服务本色,带领村民做好自家事、管好自家人。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各村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制定了规章制度,完善了村规民约。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了“星级文明家庭”“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许多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村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司马第古屋(朱 辉 供图)
改善生态助振兴,产业后劲添活力。该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培育主导产业。近年来,汉元村为了培育自己的产业,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汉元村进行试点,种植新余蜜橘160亩,经济收益达28万元。利用区域位置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召集在外经商人员和乡贤,出谋策划,把汉元村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大力发展产业,带领村民共同创收。谈起今后的发展,阮建胸有成竹地说,深度挖掘红、古、绿的宝贵资源,向发展乡村文旅迈进。着力打造一批可游、可玩、可看、可品的好景点,使之成为网红打卡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