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谢小琼)“真是太感谢了!多亏你们帮忙申请辅具,我的出行方便多了。”近日,新余市渝水区残疾人李某在收到新轮椅后,激动地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
渝水区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新模式,以“物质+服务”为切入点,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帮扶向综合服务救助转变,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有保障。
2024年5月,渝水区引入新余市绿水青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借助其专业力量推动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发展,将“物质+服务”社会救助融入日常工作,提升救助精度与温度。项目启动后,渝水区统筹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帮扶体系,凝聚社会合力,助力困难群众改善生活。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工作方式,全面梳理在册救助对象信息,精准认定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重度残疾人等群体,并进行分类建档,为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渝水区始终坚持“服务找人”的理念,主动排查发现救助对象,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及时获得帮助。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每月对120名分散特困人员进行探视巡访,累计探访次数已达1080人次。同时,58个村(社区)合计116名协理员和探访员每月为500名分散供养特困自理人员及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养老监管服务,累计探访服务次数近5000人次。依托市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将辖区内非在册低收入家庭纳入常态化监测范围,确保困难群众能够获得及时高效的救助。通过入户走访、积极宣传、主动发现等方式,工作人员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救助范围,真正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
渝水区通过“三阶段推进”的精准帮扶模式,实现了从单一物质救助到综合服务救助的转变。救助前期,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科学评估,精准排摸对象的需求;救助中期,按“一户一策”原则设计帮扶计划;救助后期,整合资源解决急难愁盼,搭建长效机制。同时,为摸排出4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留守儿童等困境困难儿童,每月上门关心关爱服务,累计服务次数达495人次。每月对新增的低保、特困人员上门走访,进行低保核查工作,目前累计走访核查200余人,确保救助资源精准分配。
随着“物质+服务”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渝水区不仅通过物质救助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更通过个性化服务满足了他们的多样化需求,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下一步,将以项目化方式助推服务落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推动社会救助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