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千余名师生汇聚演讲厅,分享了一场“AI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的学术盛宴。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以敏锐的目光超前布局,将人工智能最新成果融入学校专业规划和学科建设,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动对接“1269”“6313”行动计划,致力为新余建设新型工业强市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始创于1986年,前身为华丽服装中等专业学校,1998年成立赣西专修学院,2004年升格为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成为全日制统招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设智能制造、经济管理、艺术设计与应急管理等7个教学分院,32个高职专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4500人。
办学伊始,学校率先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厂校互动、产学并举的办学新路。2005年4月27日,全国民办职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新余召开,对学校“校企合作、产学并举”的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推进会在海河教育园区举行,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被列为典型经验在大会交流。学校获得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坚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学校与华为、上海大众、丰田汽车、富士康、比亚迪、雅戈尔等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师资培养,跨越传统的校内教学边界,向企业延伸教学空间,以量身定制为教学模式,其中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与赣锋锂业对接,服装设计专业群与夏布制作对接,大健康类专业群与服务颐养之家对接,机械建筑类专业群与先进制造产业对接,为新余、江西乃至周边省市输送了13万余名实用技能型人才,既有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也有创业明星、企业高管。
近年来,学校以职业教育改革为牵引,与知名企业共同成立了江西恒玖应急(消防)产业学院、融研江西数字产业学院、幻云ICT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并在全省牵头成立了安全应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6月,承办了全省聚焦新质生产力“消防应急装备产业·战略型应用型人才”论坛,7月又牵头成立新余麻纺鞋服市域产教联合体,参与建设新余锂电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江西省钢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是学校的一个丰收年,在国际合作办学、技能大赛、教学成果奖、科研项目、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是全省唯一成功入选该项目的民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技能团队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银奖;参加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同比提升200%。
展望未来,省总商会副会长、市工商联副主席、赣西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艾磊华充满深情地说:“我们始终感恩党和政府对民办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拥抱AI时代潮流,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为新余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贡献职业教育力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